您好,欢迎访问B2指南官网!

专业大车驾校

大车增驾有保障

无隐形收费

一费到底,收费透明

拿证快速

45天拿大车驾照

全国增驾热线

133-0564-2717

青川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青川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青川大车驾校

咨询热线:

133-0564-2717

189-6376-1530

青川汽车股龙年开门红背后:五车企同日发“开工信”,“最卷”成2024车市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02-19 22:22:15人气: 12175

财联社2月19日讯(记者 张屹鹏)龙年交易日,汽车板块虽跑赢大盘,但在此前一日同日发出的五封“开工信”,却折射出了2024年车市的惨烈竞争已然开始。

2月19日收盘,汽车板块涨幅为2.99%,个股表现涨跌不一。其中,整车制造中,金杯汽车涨幅更大,为6.71%;海马汽车次之,为6.37%。其余重点整车企业中,北汽蓝谷、赛力斯、比亚迪分别涨4.32%、3.42%和1.29%;而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及上汽集团则分别微跌0.74%、0.45%和0.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占到全球60%以上比重,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将超过50%。”2月18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率先发出别样“开工信”,“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三大发展机遇,包括汽车电动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以及出口市场的加速。”

王传福预测,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深水区,电动化变革继续驶在快车道,智能化变革开始换挡提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只会越跑越快。就在王传福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将创新高的次日,比亚迪便拿出“王炸”产品。2月19日,比亚迪宣布王朝网旗下秦PLUS荣耀版上市,售价为7.98万元起,“电比油低”的口号被提出。

在王传福作出上述表态的同日,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在上汽集团干部会议上表示,围绕“上汽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工作主线,上汽集团要对创新转型战略紧抓不放,尤其是产品创新战略要放在位。

去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曾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上汽集团高层认为,2024年是前述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今年,在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要在新品研发、重点产品投放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响上汽品牌,提升美誉度。”上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王晓秋在会上表示,2024年,上汽集团“要打牢成本、技术、品牌等基础”。

与比亚迪、上汽集团不同,造车新实力代表的小鹏汽车则在2月18日发布了龙年首封“实体”全员信。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信中提到,2024年将成为小鹏产品和技术平台积累和爆发的年。“3年内规划新品或改款约30款,2024年公司会投入更多的人力(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从这个月开始会基于全新的小鹏产品开发体系(XPD),也就是有小鹏特色的车型全生命周期产品开发管理系统V1.0,以更先进、高效的全流程体系助力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

同时,何小鹏高调宣布今年是小鹏率先迈向高阶智能驾驶、并让高阶智驾从中国走向全球的首年,为此将不惜重金投入35亿元人民币用于“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方面的研发。

在何小鹏看来,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年,一场激烈竞争中的“厮杀”在所难免。

吉利汽车亦为2024年的激烈竞争做好了准备。在同日发布的“开工信”中,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指出,2024年将是最“卷”的一年。根据规划,吉利品牌今年将推出三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包括一款混动和两款纯电车型,吉利银河坚定打造10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高价值新能源智能精品车。此外,新一代CTB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带来的“11合1智能电驱、自研新配方电池、无线BMS”等一整套高端三电科技,也将在主流新能源产品上普及。

前述车企以不同方式“开工信”迎接疯狂“内卷”的同时,“淘汰赛”在龙年开局阶段已悄然打响。

有消息称,高合汽车于2月18日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尽管有高合汽车内部人士时间对传言予以否认,但高合汽车此前已屡次陷入停工停产、减员降薪等舆论漩涡中,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次辟谣,亦成为龙年最为特殊的一封车企“开工信”。

“从竞争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2025年的发展环境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更不容易。”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有的行业可能还有喘息的机会,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只能越跑越快。“这就是我们行业的竞争环境,比的是看谁比谁跑的快,看谁比谁能够抗压,所以不容易。”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推荐资讯